寻访工地 走读路航①|凤凰山下筑新居

来源:四川路航 发布日期:2024-09-26 0

当浩荡的大河撞开雄奇的峰林,西南广袤的土地上便有了一个万壑绵延的贵州。在贵州西部巅峰之脉汇聚的台地上,有一个19度夏天的“中国凉都”——六盘水。

\

9月11日,路航公司2024年工地系列采风行正式启程。上午,采访组一行从成都出发,乘坐动车一路向南,来到采风首站——贵州省六盘水市火车站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凤凰南路安置点)项目。

黔西的六枝(特区)、盘县(今盘州市)与水城(区)因地壳运动孕育出了大片硬核的煤田。“三线建设”时期将三地组合为新的县级特区,“六盘水”三个字即三地首字的组合,也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六盘水在春秋时期为牂牁(zāng kē)国地,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地。红军长征期间红二六军团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了‘盘县会议’,留下了宝贵的长征文化。‘三线’建设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大军与六盘水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多元包容的‘三线’文化。”出火车站刚坐上汽车,驾驶师傅便迫不及待地向我们讲起了六盘水的历史。

从高铁站驱车20余分钟,便来到六盘水棚改项目驻地。

\

项目驻地设在凤凰山脚下不远处,紧邻施工现场。走进驻地大门,抬眼望去,楼顶“蜀道集团 四川路航”字样闪耀在蓝天白云下,院里旗杆笔直挺立在前,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旁边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有序,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整齐,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映入眼帘。

\

据了解,贵州省六盘水市火车站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项目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总占地面积223.19亩,合同总价12.96亿元,是路航公司省外在建最大的房建项目。项目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合同工期30个月,施工内容为24栋高层建筑、1栋低层幼儿园、1栋低层展厅及商业、车库、配套用房等构成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62.24万平方米。

作为六盘水火车站片区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六盘水棚改项目既是六盘水市“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工程之一,也是当地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形象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稳定,对拉动六盘水市工业与旅游业的“双业”经济、提高人文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进场施工以来,我们一直以群众期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项目建设作为民生大事看待,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努力让拆迁安置群众从‘忧居’到‘优居’。”项目总负责人贾明海在接受采访时说。

\

1993年出生的贾明海,是六盘水棚改项目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成员,2014年毕业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项目摸爬滚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先后取得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证书和公路工程一级建造师证书。九年时间,已然从一名项目综合办公室人员成长为项目总负责人。九零后的年纪,脸上已不见当年的“书生气”,看到的只有坚定的目光和拼搏的干劲。


2023年,按照“保安全、抓质量、严环保、促生产”的要求,六盘水项目团队在路航公司劳动竞赛活动中快速掀起大干热潮,奋力跑出“加速度”,完成年度产值6.8亿元,占年度目标产值的131%。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获得四川路桥2023年度“先进基层集体”和路航公司劳动竞赛“一等奖”“生态环境保护优秀项目经理部”等荣誉。

交流中,贾明海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项目进度:开工1个多月,附属天桥8#桩基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正式迈入施工阶段;开工7个月,首块底板顺利完成浇筑,主体结构施工取得重要突破;开工9个月,16#楼地下室结构全面封顶,全面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开工11个月,首栋封顶建筑31号楼顺利封顶;开工13个月,首栋高层住宅楼顺利封顶;今年6月,26栋楼中的23栋顺利封顶。

项目进度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有序的施工组织和团队的齐心协力。项目经理刘波告诉我们,这段时间正是项目抢抓工期的关键阶段,目前我们项目部有管理人员77人,一线产业工人日均800余人,进场设备塔吊15台,施工升降电梯22台。项目涉及4栋楼492户拆迁安置群众,目前4栋楼均已封顶,正在进行墙砖铺贴和外墙等施工作业,预计今年10月底可全部交房。建成后,将有效改善约2000名拆迁安置居民的住房条件,解决住房难问题。言语间,他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微笑,让人感到亲切和安心。

\

“26栋建筑,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这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建成的”。项目副经理王双说道。项目依山而建,场地内为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熔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部分地段基岩面起伏较大,局部地段基岩侧向溶蚀程度较高,无充填溶洞发育规模较大,发育深度最深达63.9米,单桩施工周期最长的达两个月以上。

此外,由于建设区域地势较高,场地原始地貌最高点达到1990.74米,拟建场区6#楼南侧集中活动场地标高为1957.3米,最大垂直高度为33.44米,高低的落差导致施工道路的修建十分困难。为此,项目团队采用了截水沟先行、边坡开挖支护与场地平整相结合的方式,才得以克服场地高低差异带来的施工难题。

边坡工程同样是一大难题。边坡采用逆作法施工,开挖以后全部为中风化石灰岩,只能采用外围爆破加内侧挖机破碎的形式修建,施工周期长。同时,由于山体正面为市政道路,背面为村民居住地,导致施工进行十分困难。

工程科科长罗永友,45岁,首次负责超10亿元的房建项目,肩上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两百多亩的施工现场,罗永友几乎每天要走上两三遍。“4#楼、5#楼、7#楼周边多区域分面、支撑高、荷载大、跨度大,施工情况较为复杂。存在大跨度、大荷载、超高支模高度为一体的梁,支模架设计是难点之一;大截面梁相邻间距过密,造成支撑体系密集,工人操作困难为难点之二;支模架高度过高,搭设周期长,对工人的安全把控为难点之三;大跨度梁荷载过大,对于消除架体非弹性变形和梁底起拱控制,防止梁底浇筑完成以后下坠是为难点之四;整体架体搭设是否全程按方案施工,过程严格把控是为难点之五”。

虽有困难,却无一人打退堂鼓。在项目技术人员的集体努力下,《4#-5#-7#楼架空楼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一次通过,4#-5#-7#架空楼高支模荷载超限、大跨度、搭设高度大和工人搭设支撑体系密集不易操作的施工难题得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真正做到了质量上内实外美。

\


13日上午,报道组一行在施工现场采风拍摄素材。临近中午,项目部组织开展了“欢度中秋佳节 情系产业工人”慰问活动,为几百名产业工人分发月饼,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现场分发月饼的零零后年轻情侣牛鉴川和郭美辰忙得不可开交,热情地祝愿大家伙儿“中秋快乐”。问及两人有什么话想对家人说时,他们只说,今年中秋终于可以回河北老家和家人一起过了。说话间,他们像是已经开始想象家人的面容,那份温暖和亲切让他们思绪飞扬,压不住嘴角溢出的喜悦。

项目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葛宇桥来自陕西宝鸡,今年27岁,他对我们说,六盘水棚改项目体量大,高峰期的项目管理人员100多人,现场产业工人1800多人,这对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如何用党建工作带动生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项目党支部打造了“红色工地”,形成以“服务产业工人、助力项目发展”为理念的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在现场设立党员服务站、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措施,扎实做好产业工人的工资保障以及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我们都会开展一系列暖心活动,为产业工人们分发粽子、月饼等,送上一句节日快乐,都是远离家乡,相聚于此就是一家人。”

干好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群众。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党支部积极与政府联动,主动投身到当地乡村振兴、幼儿教育事业中,常态化走访慰问当地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和他们一起理农活、话家常。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我们给当地幼儿园捐赠了一间手工室和一批美工材料。暑假前,他们邀请我们到幼儿园参观,在看到小朋友们用我们捐赠的美工用品做出来的手工作品时,内心是非常激动的。我们还收到了小朋友们做的手工向日葵花束呢。”葛宇桥自豪地说。

项目是公司经营的基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项目部肩负着推进工程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六盘水棚改项目青年职工占比82.35%,主要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3岁,以贾明海为首的九零后、零零后们撑起了项目建设的一片天。

勤学自律的“考证大师”樊健铭,项目的合同科科长,考取了五项注册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民航机场工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两项注册一级造价师(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师。工作中的他认真负责,对每一项数据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生活中的他十分自律,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刻苦学习,是项目上青年员工学习的榜样。

莫攀,项目质检科科长。身材修长,笑起来眯着一双月牙眼。领导们心中的“放心人”,年轻同事嘴里的“攀哥”,妻子眼里的“爱上了一个不顾家的人”。尽管有人认为他不擅长言辞,但同事们更倾向于说他不轻易闲聊。在阐述方案、讨论施工细节、讲解规范时,他总是能够条理清晰地娓娓道来。大伙儿结合他的工作特点,给他归纳为“三多两会一心”。“懂得多、干得多、付出多”,“会分析总结、会组织协调”,“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工地上,常常能看到风沙最大的地方有一个人穿着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被晒的“黢黑”的肤色格外显眼,这是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熊峰的真实写照。“每天就想着如何做到杜绝事故发生,多一分安全保障”,安全生产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演练,反反复复,经年累月,他丝毫不敢懈怠。

年轻人扎根基层,不浮躁、有责任、肯拼搏,是六盘水项目的一大特点,正是有这样一支敢打敢拼的年轻队伍,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品质工程。

住有所居,承担着百姓朴实的期待与梦想。

“老平房拆了,就等着搬新房了!”一位火车站片区的棚改户、65岁的老人开心地说,告别“40多岁”的老房是她多年的心愿,如今就快达成了。原来的老房子只有70多平方米,因为地势低矮,只要下雨,雨水就会倒灌进来。老人回忆说,等到了冬天,因管道老化容易破损,经常没水喝,只能到附近楼区一桶桶地拎水,生活非常不便。

随着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拆迁安置群众即将告别老旧的棚户区,入住高楼林立的新小区,上下楼电梯直达,小区内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项目部的同事还带着报道组参观了项目约10000平米的下沉式景观会所,健身房、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瑜伽馆、儿童乐园……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一行人参观后还玩笑说,赶紧在这里预定一套,六盘水的宜人气候,加上这“高大上”的居住区,住在这里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旧房变新房,小房变大房,承载着当地百姓多年的夙愿,也是远在贵州的这一群路航人的使命所在。民有所盼,企有所为,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这群人始终如一地践行,以“活力之师”“攻坚之师”“责任之师”将“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蜀道精神镌刻在巍然耸立的高楼里。

9月14日上午,此次采风行告一段落,项目最高单体建筑——5#高层主楼主体结构封顶在即,但报道组因临时安排,需乘坐上午10点的动车返程,无法亲眼见证这一喜悦。临行前,项目全体职工拍了一张全家福,此时的凤凰山,满山青翠,静美无言,山下新居林立,“封顶大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四川能投巴中燃气发电有限公司